体育教学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体育教学选材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征,例如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持久集中;想象虽然生动活跃,但内容却单调贫乏;情感的变化不定,喜欢模仿成人,爱游戏等。
我们要考虑到这种心理发展的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及游戏,一要有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二要贴近生活,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三是要达到一定运动量。四是体育器材要美观实用,幼儿喜欢,最好人手一物。
(二)幼儿体育教学的组织实施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可以相应地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新课程后虽然说法不同,如准备部分叫“活跃情绪”,基本部分叫“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结束部分叫“保持兴趣、消除疲劳”,再有说法就是“情景导入、情景展开、情景结束”,还有叫“调动情绪激发兴趣阶段、掌握技能拓展能力阶段、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其实不管叫法如何,但过程还是差不多的,先进行热身,再上课的主体,然后放松。这个过程规律还是得遵循的,比如一艘轮船或一辆车要行驶,先启动的时候总是较慢,途中是最快的,到站了要停又慢了下来,人也一样,刚开始较安静,脉搏、心跳相对较慢,运动中,脉搏、心跳就相当快,最后要放松让身心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也就是脉搏、心跳又得慢下来才行。
这种规律是符合人的身心特点的,是最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规律,假如不遵循这个规律,一开始就大运动量的进行活动,就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
总之,开展幼儿体育教学,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