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俗话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便是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能,由微小的优点发展成大的潜能,逐渐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培养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方法。
1、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由于他们在心理上的不成熟性,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师长的肯定和鼓励。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表达的信任和肯定情绪,可以鼓励小学生认真听讲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与小学生的眼神交流,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可以运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关注,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赞扬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方法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明确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信任关系和及时联系为师生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关注和信任下更自觉、更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
2、建立学生之间的赏识联系:
赏识教育中同样不能忽略的就是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的力量。教师通过建立班级内良好的学习竞争气氛,可以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学习和竞争,以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小学生表现的机会,并且在他们有出色表现的时候,及时让班级同学以鼓掌等形式进行表扬,让学生感觉到同学们的肯定和佩服,鼓励他们有更好的表现。
比如说,当教师在讲到某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或者是上网、到图书馆查询资料等,然后在课堂上将自己知道的内容讲述给同学们听。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中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教师就可以让全班同学给他们鼓掌,肯定他们的表现。同学的肯定和佩服能够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赏识教育应用与小学语文作文方面:
语文作文写作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要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而在学生作文写作实际情况中,他们是十分缺乏这种能力的。小学阶段,学生开始刚刚开始进行语文写作,将赏识教育运用于作文点评中,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肯定,其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有益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看图说话方面,一个红领巾女孩主动把身边的垃圾捡起来这种生活常见的画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可以请学生们来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文明礼貌的行为。在学生发言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表扬。进而学生可以更加细心观察生活,在写作时具有发散思维,将真挚的感情融入进作文内容中。对于一些学生的好作文,教师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鼓励大家互相学习,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百度i贴吧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网
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