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究竟怎么赏?四个字就能搞明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呢?根据心理学认知,这类孩子通常具有很强烈的表现欲,非常渴望得到权威(父母,老师)的认知。研究发现,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在父母的表扬下长大的,对于自己的评价认知体系完全依靠他人。而依靠外界作为评价体系的孩子往往心理更脆弱,经不起别人的批评,当这种外界认知体系不存在了,孩子的内心很容易崩塌。什么才是真正的赏识呢?在我看来,“赏”并不是“奖赏”,而是“欣赏”。
01、奖赏之于欣赏,就是表扬之于鼓励
这里有这样两组表达,当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表扬与鼓励的差别。
通过这两组表达,就不难看出,第一组是属于表扬,而第二组则是鼓励。鼓励和表扬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呢?
①关注点不同
当我们脱口而出那句“你真棒”的时候,很明显,我们只会去关注孩子做出的结果让家长很满意。但是,当我们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你的进步吧”的时候,我们是想去关注孩子进步的原因。所以,表扬是去关注一件事情的结果,而鼓励则是关注一件事情的过程如何。
②描述方式不同
仔细思考,就发现我们父母在表扬的时候好像更容易,因为家长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价或者评判自己的孩子,大家总是喜欢以上对下那种权威的姿态面对孩子。再看鼓励,更关注的是孩子做这个事情的过程,所表达的都是眼睛看到的真实情况。当我们去鼓励孩子的时候,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孩子。
③驱动力不同
回到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孩子每回答一个问题就会看一眼自己的妈妈呢?因为孩子回答问题渴望得到妈妈的肯定。
02、真正的鼓励就是:看图说话
鼓励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那么,我们怎么做才算是鼓励呢?其实鼓励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很难。
当我们基于曾经的事实,往往孩子就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力量。就像《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一样,无论孩子怎样挫败,母亲总能发现孩子的一点亮光,让这点亮逐渐照亮孩子的人生。
看见孩子做的事情,然后告诉孩子,我看到了,就这样就会鼓励到孩子。而这种看见是孩子一生的力量。然而就是这么一点点付出,家长们也常常做不到,他们经常是一边刷手机,一边漫不经心的敷衍孩子:“嗯,你画的真好看。"
03、一定要避开的鼓励陷阱
鼓励就是“看见”。太容易了,有人觉得张口就来:妈妈看见你每周回家都给住校不能回家的孩子带一些零食,你可真是关心同学的好孩子呢。你看,稍不留心,就掉进了陷阱。那么鼓励究竟有哪些陷阱需要我们避开呢?
①陷阱一:期待
不得不说,期待其实就是变相的否定。
这些话听起来很励志,但是就好比兴奋剂,打一次鸡血不错,天天打估计免疫了。因而,空洞是最无力的鼓励。无法让孩子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力量。
最后,我想说,表扬就像一颗颗诱人的糖果,每个孩子都喜欢。偶尔吃一颗,谁都觉得甜。可是谁会每天都给孩子吃糖呢?我们不会,因为父母都知道,吃多了糖危害太大。但是对于鼓励,则恰恰相反。我们的孩子成功的时候需要鼓励,失败的时候更加需要。就如同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言: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简单。